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才藝教育] RCM和聲教材和考試級別的選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片來自網絡)

RCM和聲考試這三個級別的設計總的來說是費了苦心的,畢竟參加考試的學生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尤其是近些年華人的孩子多數在12-14歲之間就已經完成了演奏十級的考試,和聲是他們取得十級證書,乃至將來的ARCT證書不可缺少的分數之一。現在的政策已經改到如果沒有十級理論的相應分數,RCM考試委員會是不允許你參加ARCT級別的演奏考試的。


和聲的學習方式很獨特,一般來說短時間的快速學習真的沒啥用處,最後還是啥也不會。這門學科的理論知識並不繁瑣,但尤為重要的是不斷地實踐,因為這是一門和創作有關的課程,也就是作曲課程。樂理的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有章可循,但是和聲由於自身組合的多種可能性,導致沒有固定唯一的答案,畢竟創作就像是寫小說,寫詩歌,哪有那麼多的重復呢?一兩句行,從頭到尾,只能是抄襲了。所以說和聲課程更看重的是不斷地寫作、不斷地修正,在這個過程中去不斷體會和運用那些規則。

國內的音樂院校在學習和聲的時候,除了每周正常的課堂授課之外,每個學生每周都會有半個小時的單獨改題課,一個挨一個的去系辦公室改題,老師單獨改你的作業,指出你的問題所在。

對我個人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事是,1989年的春天,我去武漢音樂學院准備考研,那時我其實才大三,還不夠考試的資格,不過音樂學院你們明白的,要提前去拜望老師,做足准備工作,因為一個專業全國每年也就招一到兩個人,那會兒還沒有擴招的概念。去之後見到一個當時作曲系的研究生,現在定居美國,在這個領域比較牛的人物。我去了他的琴房,都是一小間一小間的那種,在他桌子後面的整面牆上都是黑亮黑亮的——這是用鉛筆磨出來的。因為我們多年來一直被規定鉛筆只能用小刀削,不許用其他任何筆寫譜子。所以那面牆全是黑色的。

這個印象至今還在眼前,以至於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繼承了師傅的要求,在國內對本科生很嚴,在這裡,小孩子,用鉛筆就好了,不過不許用自動鉛筆。可以想象,那個人他寫了多少作業。。

RCM的和聲設計比起國內一本正經的教材來說,真的是輕松了很多,符合北美編寫教材的一貫風格,畢竟這些教材都是給半大的孩子們用的,說起來RCM的和聲教材有好幾個系列,有一套Mark的,一套Grace的,還有Keyboard Harmony(鍵盤和聲)的。

不過作為常年奮斗在這個領域的教師來說,我個人傾向於使用Mark的,一來他是本土的作曲家,二來他的教材難易適中,邊學邊練習,很容易理解;Grace的那套還帶答案呢,我前面說了,和聲是沒有固定答案的,這是是百種組合中的一種,僅作參考而已,但這套教材和考試大綱稍有出入,練習也不少,更適合不急著考試但想好好學習的人來使用。至於鍵盤和聲,這個考起來可不太容易,在短短的20來分鍾裡,看著幾道題目直接在鋼琴上彈出四個聲部來,沒有很強的空間想象力和組織、邏輯能力,說實話,很難應付。畢竟筆試還有錯了擦掉再改的機會。

十級的考試需要初級、中級兩級和聲,很多家長已經知道初級可以不考的,只要考了中級就可以涵蓋。沒錯的,你甚至直接參加ARCT高級和聲的考試,和樂理(Rudiments)一樣,直接涵蓋所有的和聲級別。

不過我還是建議如果你參加過九級的演奏考試,或者將初級和聲作為“期中考試”來驗證一下你的學習成果,最好還是參加一下正式的理論考試,以來看看自己掌握的情況,二來也清楚這個考試那天周六早上的三個小時到底該如何度過才算過癮。




經過一段時間的准備,現在已經正式開放報名參加RCM夏天8月份的考試課程。在學校的網站首頁上介紹的很清楚,包括報名時需要的各種表格資料,還有具體的課程表。

陽光音樂中心-夏季考試報名(直接點擊)

5月10日(周六)、11日(周日)起開始上課,每周六、日上課,8月3日結束,8月8/9日考試,

5月10日開課:


ARCT的音樂分析、高級和聲(共計13周)

5月11日開課:

樂理快速All in One (共計25周,初中高三級合一,比常規省一半時間,十二月直接考試)

初級和聲、中級和聲、所有級別的音樂史(共計13周)


如果有任何疑問和需求,請和學校聯系。

陽光音樂中心

778-872-6888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注: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